2003年起,华侨大学增设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,2008年增设广告学专业;2016年5月,学校决定成立独立建制的澳门威斯泥人app。学院现有特聘教授3人,教职工65名,其中专任教师46名,教授7名,副教授19名,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名,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境外半年以上访问交流经历的教师18名。4人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,1人入选厦门市2022年首批高层次人才。近五年,共获8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,24项省部级课题立项,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多篇。
学院现有新闻系、广播电视系、广告系等3个学系和广播电视学、广告学、新闻学、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本科专业,新增数字出版专业已报国家教育部备案;广播电视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2013年1月,学院在中国语言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的“媒介文化与传播”二级学硕士点获批,2016年9月获批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点,2023年9月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。目前正积极申报博士点。
学院设有华侨大学周边传播研究院、华侨大学数字出版与数字传播研究中心、华侨大学海峡传媒研究中心、华侨大学口语传播艺术研究中心、华侨大学海外华文媒体研究中心、华侨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、华侨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、华侨大学影视创作研究中心等8个科研机构和2个省级研究基地—海峡两岸传播创新研究中心、海峡两岸影视人才交流与影视文化研究中心。
目前,学院在校学生共1750名。本科生1436人,其中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生971人、占比为67.6%;研究生314人,其中境外生109人、占比为34.7%。学院秉持“主流价值,从新所见”理念,全面推进“十育人”工程,引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,近三年连续获“华侨大学学生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华侨大学五四红旗团委”荣誉称号。
学院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,学生在挑战杯、“互联网+”大赛、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重要赛事中每年获奖达100多项。学院创办的泰国曼谷BTU卫星电视台中文教育节目《你好 BTU》是中国大学首个在泰国创办的中文教育节目;以学院师生主创的青春励志题材影片《击鼓长歌》(电审故字[2021]第496号)顺利获得国家电影局颁发的公映许可,同步入围第13届澳门国际电影节。注重产教融合,与中新网、福建广电集团融媒体中心、厦门广电、飞博共创、厦门外图、风云科技等签约共建学生实践就业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。
硕士研究生:
1.新闻传播学(学术学位)
培养目标: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,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,了解中国国情,熟练掌握新闻理论与业务、传播技能与方法,具备较高国际交流能力,应用与研究并重的复合型高级新闻传播人才。
研究方向及导师队伍
研究方向 | 导师 |
新闻学与数字出版 | 万安伦;刘文辉;潘文年;王书华;朱丹红;吴维忠;张志坚;徐基中;刘超;孙祎妮 |
广播电视学与 数字品牌传播 | 王桂亭;叶秀端;马凓;连子强;黄文虎;邹文兵;陈辉兴 |
国际传播与 跨文化传播 | 王琰;李振跃;索燕华;王祎;张璠;曹霞;孙祎妮;郑亚捷 |
主要课程:
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、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、中外新闻史、数字出版研究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、社交媒体与数字阅读、新媒体研究、海外华文媒体研究、音视频制作等。
2.新闻与传播(专业学位)
培养目标: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与传播业培养德才兼备、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、了解中国基本国情、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。
研究方向及导师队伍
研究方向 | 导师 |
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 | 刘文辉;潘文年;王书华;薛秀军;吴维忠;徐基中;张灯;高炳亮;常旭旻;朱光兴;张宇;张进军;周超;郑亚捷;张立本;孙祎妮 |
影视传播 | 王桂亭;陆地;连子强;曹霞;叶秀端;刘丹;孙婕;张燕萍;李静;林豪 |
网络与新媒体 | 万安伦;王琰;李振跃;朱丹红;张志坚;王祎;袁媛;欧海锋;肖航;刘晗;黄文虎;马凓;张璠;高艺;刘超 |
广告与品牌传播 | 邹文兵;胡冰;陈辉兴;李莎;李伟娟 |
主要课程:
跨文化传播研究、国家形象传播研究、影视传播学、国际传播研究、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、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、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、新媒体研究、媒介经营与管理、影视制作、影视叙事学、媒介融合研究、网络新闻传播、广告媒介研究、品牌传播研究等。
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咨询电话:0592-6167693